随着夏季到来,学生涉水、游泳行为增多,一些地区相继发生学生溺水事故。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《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》,紧急部署防范学生溺水工作。
夏季儿童防溺水最全手册
如何避免悲剧发生?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?“防溺水”知识,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,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!让我们一起来看夏季儿童防溺水最全手册!家长老师一起学习,教给孩子!
如何预防?
家长或看护人,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、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。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,专心看管,不能疏忽。以下8个要点,家长们要牢记!
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
◇ 1.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,家长时刻看护。
◇ 2.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。
◇ 3.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,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。
◇ 4.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,有可能被呛住。
◇ 5.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,防止呛水窒息。
◇ 6. 教孩子学习游泳,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。
◇ 7. 不到不熟悉、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。
◇ 8. 不熟悉水性、水下情况不明时,不要擅自下水施救。
如何辨别?
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。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,生命或可挽回!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?牢记这7种迹象。
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
◇ 1. 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,没有时间呼救。
◇ 2. 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,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。
◇ 3.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,挣扎20-60秒之后下沉。
◇ 4. 溺水者眼神呆滞,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。
◇ 5. 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,头在水中,嘴巴在水面。
◇ 6. 看起来不像溺水,只是在发呆,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,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。
◇ 7.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,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。
如何施救?
在加强预防的同时,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。意外发生后,救人刻不容缓,以下6点要知道!
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
◇ 1. 迅速救上岸: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,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,使其面部露出水面,然后将其拖上岸。
◇ 2. 清除口鼻堵塞物:让溺水者头朝下,撬开其牙齿,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。
◇ 3.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:救人者半跪,顶住溺水者的腹部,让溺水者头朝下,拍背。
◇ 4. 人工呼吸: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,迅速进行人工呼吸,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。
◇ 5. 吸氧:现场有医疗条件,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。条件不足的,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。
◇ 6. 脱下外套: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,要尽早脱下,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,产生低温伤害。
春夏之际,这些安全隐患也要留意
春夏之际,孩子们的室内外活动也逐渐增多。除了溺水,以下这些不起眼的设施和细节也可能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。这些安全隐患,你想到了吗?
1自动电梯
危险原因:乘坐自动电梯通常要避免孩子的手或小臂被卡在电梯门里。当传感器探测到物体时,大多数电梯门都会开。但由于孩子的手太小,传感器可能探测不到。
预防方法:尽量站在电梯后侧,不要让孩子接触甚至偎依在电梯门。
2护栏
危险原因:商场里常有一些装在玻璃窗边的护栏,用来隔离楼梯、电梯或柜台,有可能成为导致孩子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。
预防方法:在经过这些护栏时,家长要拉住孩子的手。孩子在商场中的攀爬行为一定要严厉制止。
3儿童衣物上的装饰品
危险原因:有些衣服上有小纽扣、小装饰品等,容易被小朋友不小心塞到嘴巴、鼻子、耳朵里。
预防方法:尽量去掉孩子衣服上的装饰品,如小装饰扣、装饰带等。
4硬果壳、圆物
危险原因:这些食物容易卡住喉咙,造成事故。
预防方法:避免给幼儿吃花生米、黄豆、瓜子等硬、圆、带壳的食物或带刺的鱼肉等。
5药物
危险原因:因为儿童不懂药和食物的区别,容易把药当零食误食。
预防方法:不管是口服药还是外用药,都应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,以防小朋友误服导致药物中毒。
6尖锐物品
危险原因:很多孩子因为家人不在身边,独自使用剪刀等尖锐物件,使用不当会造成意外。
预防方法:家里的刀具、玻璃等尖锐器具都不能给小朋友玩耍,避免割伤刺伤。
紧急部署!教育部发预警防范学生溺水
一、坚持预防为主,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
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溺水安全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,把预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,结合当地实际,通过新闻媒体、广播电视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,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。
要通过溺水事故警示,提示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极端危险性,提高学生避险防灾意识,使学生主动远离危险水域;深入开展防溺水“六不”宣传,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,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。
要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学生、每一位家长,重点对农村学生、留守儿童、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家长加强宣传教育,使预防溺水常识人人尽知。
二、坚持综合施策,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
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,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,积极会同公安、水利、住建、安监、气象等部门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海滨、山塘、水库、江河湖泊、公园人工湖、工地矿坑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管控,在事故多发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,设立安全隔离带和防护栏。
督促各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、乡村社区的联系,充分调动群团组织、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,做到信息互通共享。
建立防溺水工作的网格化管理体系,落实日常巡查制度,强化对重点及危险水域的安全监管,及时发现险情,迅速消除隐患,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。
完善细化溺水应急处置预案,做到分工明确、责任到人、常备不懈,确保溺水救援和处置工作高效开展。
三、坚持问题导向,进一步强化防溺水监督检查
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突出问题导向,分析研究本地区防溺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加强工作的预见性、主动性,针对“重要时段”“重点区域”“重点群体”,加大防溺水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力度。
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分片包干督查机制,建立定期会商、联合整治、相互函告等防溺水工作督查整治机制。
开展经常性的防溺水工作专项督查,督促学校落实防溺水责任,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,健全溺水伤亡事故信息报告制度,畅通信息报送渠道,确保涉及学生溺水伤亡事故及时准确报告。
对每一起学生溺水事故,要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,查明事故原因,查找薄弱环节,总结事故教训,分清责任主体,强化失职渎职问责。